近一年来,上海的钢贸泥潭、山西的矿业漩涡,将为这些钢贸、煤矿企业发放信贷的银行推向危险悬崖。A股16家上市银行今年的一季报显示,16家上市银行的不良贷款余额已从2013年年报的4810亿元上升至5179亿元,不良贷款率由0.98%上升至1.01%。
随着实体经济信贷风险上升,一些银行大肆进军银行同业业务。央行的数据显示,2009年初至2013年末,银行同业资产从6.21万亿增加到21.47万亿,增长246%,是同期银行业总资产和贷款增幅的1.79倍和1.73倍。
中信银行副行长曹国强曾撰文指出,在利益的驱动下,一些银行在同业市场展开疯狂的追逐,以较低的成本拆入短期同业资金,再投资长期高收益的资产,获得高收益。
但银行业因此形成了大量的期限错配的资产,导致银行缺乏足够的现金。在去年6月份“钱荒”之际,就有传闻称某银行无法偿还到期的同业借款出现违约,导致银行间隔夜回购利率一度高达30%。曹国强认为这很大程度上是商业银行同业业务发展模式缺陷引发的流动性管理危机。由于这一业务能给银行带来高额收益,许多银行乐此不疲,但因为蕴含的风险不小,同业业务亦被称为“同业鸦片”。
一方面银行业因实体经济拖累导致不良贷款额和不良贷款率“双升”;另一方面,沉醉于“同业鸦片”,盈利模式转型之路又道阻且长,中国的银行业究竟该何去何从?日前,在出席由清华五道口金融学院主办的2014年清华五道口全球金融论坛间隙,全国人大财经委副主任委员吴晓灵接受《中国经济周刊》专访,为上述银行业发展难题支招。
银行不应一味抽贷自保
长三角地区钢贸企业的倒闭风潮正愈演愈烈,已有包括工行、中行、光大、民生在内的10家上市银行陷入这些企业的借款纠纷中。招行年报显示,2013年不良贷款增量的77.43%集中在制造业、批发和零售业两个行业。其中制造业不良率1.78%,而在前一年仅为0.99%。吴晓灵认为,这样的情势下,银行更应该携手企业共渡难关,如果一味抽贷自保,最终受害的还是银行。
《中国经济周刊》:16家上市银行的一季报显示,其不良贷款余额和不良贷款率都出现了上升,您认为银行业会不会因此出现系统性风险?
吴晓灵:现在商业银行贷款的不良“双升”,特别是在东部经济发达地区,不良贷款率上升得比较快。但就中国目前的情况来看,还不至于出现金融的系统性风险。
第一,我国的商业银行尽管不良贷款率有所反弹,但商业银行抗风险的能力也大大提升了。到2013年12月末,商业银行资本充足率是12.19%,核心资本充足率是9.95%,这说明我国商业银行的资本充足率和资本质量比较高。
第二,我国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率在全球来说是不高的,但拨备率却很高。截至去年底,我们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率是1.49%,但在国际上好的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率也很少在3%以下。同时,我们商业银行拨备覆盖率截至去年三季度是273%。这两点说明我们的银行还有比较大的不良资产的吸收和消化能力,不会出现系统性风险。
《中国经济周刊》:当前许多银行采取紧急抽贷的手段以求自保,引发许多企业老板跑路,企业破产以致不良贷款变成呆坏账,您认为银行业应如何避免这一局面进一步恶化?
吴晓灵:我认为目前企业和银行所面临的困难可分为两种类型。
一类是绝对没有前途的落后产能企业,这种类型的企业根本就无法去救了,它只能够自己去转型。另一类是产能虽过剩,但技术并不落后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