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数据反恐是未来趋势 我国有待加强

来源:hc360 | 2014-5-26

5.22新疆暴恐案于5.23日告破,但暴恐事件给社会造成的负面影响是深远的。面对恐怖事件我们只能坐以待毙吗?当然不是。在互联网、大数据时代,恐怖分子的一举一动,是极有可能留下蛛丝马迹的,如美国政府就较早利用大数据进行反恐。据了解,美国政府NATGRID部门利用分析和研究来自情报和执法机构等21个不同来源的大量数据进行分析,以清晰勾勒出犯罪嫌疑人的行踪和面貌。Infosys公司副总裁兼印度业务负责人RaghuCavale曾表示:“针对一些已经发生的欺诈,总会有些线索,或者人们期望会有些蛛丝马迹用于分辨一些欺诈行为,对此需要判断使用什么算法和数据编码。”这在经济数据领域已经存在了。“大数据技术可跟踪一个人数字指纹,从而使执法机关更容易追踪犯罪嫌疑人,让政府部门可以更深入分析事件。”

 

 

    大数据分析提高反恐能力

 

    阿里巴巴集团首席技术官、阿里云总裁王坚说:“今天任何人做事都不可能完全避开互联网,恐怖分子也不例外,敌人都用上了互联网手段,国家反恐必须用上大数据分析了。具备了数据分析的能力并不是说能百分百解决问题,但肯定可以大大提高反恐能力,以及实施恐怖行为的成本。“就像在红绿灯前装摄像头,不可能杜绝闯红绿灯的行为,但肯定减少。

 

    安徽科大讯飞信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刘庆峰在接受《中国科学报》采访时指出,对海量数据信息进行分析和比对,能够对整个国家和区域安全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

 

    科大讯飞在该领域拥有多年的技术积累和研发经验,声纹识别、语种识别等等技术已经应用于公安、国防、反恐等部门。2012年与公安部联建“智能语音技术公安部重点实验室”,相关技术产品日臻完善,预计将在强大需求推动下实现快速增长。

 

    刘庆峰在两会期间也曾针对大数据的问题表示:“国际上,利用大数据技术进行反恐已成趋势。我国应更多地利用大数据迅速发展的趋势和不断完善的技术,让其在反恐中发挥更大作用。可以让政府监控到公共领域细微的异常,及时启动预警机制。通过语种识别、声纹识别和关键词检测,可以分析人员地域、身份和交流内容。“据了解,美国早已将声纹信息管理系统应用到军事、情报、国家安全等重要部门。通过综合利用恐怖分子平时产生的各种信息,包括通话、交通、购物、交友、电子邮件、聊天记录、视频等,对恐怖行为发生前进行预警和事后分析排查,越来越成为美国反恐手段之一。基于大数据技术的信息安全智能化在帮助美国打反恐战中立下不少功劳。但目前中国的现状问题是打通后台数据需要各部门协调一致,消灭信息“孤岛”。

 

    大数据在反恐中的作用

 

    恐怖事件发生是有规律的。如昆明暴力恐怖事件发生在两会前夕,并选择在人多的火车站,是为了制造社会影响。我们可以通过历史上恐怖事件的发生规律,来判断大概在什么时间、什么场合需要特别警戒。

 

 
相关资讯
登录 | 注册
88订单网 版权所有 2013-2025 关于我们
客服电话:0769-82989878 24小时热线:13809277695
备案/许可证:粤ICP备14027189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