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进绿色治理 低碳经济引领可持续发展

来源: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导报 | 2014-5-27

“当前中国碳排放量居世界前列,中国经济的高速增长主要靠资源投入和能源消耗推动,是一种比较典型的高碳经济模式。”在近日举行的《中国低碳经济发展报告2014》发布会上,国际低碳经济研究所联席所长薛进军表示,全球常规化石能源的大量消耗,导致能源和环境问题日趋严重,传统的经济增长模式正面临着严峻的考验。

  《报告》提出,未来我国低碳经济发展的趋势是从政府主导型向市场导向型转变。利用市场机制大力推进低碳产业的发展、逐步将国内碳排放交易市场与国际碳排放交易市场接轨、把碳减排与环境保护结合起来综合治理,是解决目前我国碳排放量高、能源利用率低、生态环境恶化的有效方法。

  传统高碳发展模式面临挑战

  《报告》显示,2011年中国碳排放量达到80亿吨,占全球总排放量1/4,超过美国排放量的50%左右。2005-2011年,全球新增二氧化碳排放量中,中国所占比重达60%以上。按人均水平来看,中国人均二氧化碳排放量已达到6吨,超过世界平均水平,预计2020年前人均排放将超过欧盟人均水平。2011年中国人口占世界人口的19%,尽管人均排放量低于发达国家,但中国却占到世界碳排放总量的25.5%。由此可见,中国的高速增长是一种主要靠资源投入和能源消耗推动的高碳经济。

  “我国的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耗强度远高于世界和发达国家的平均水平,是世界平均水平的2.5倍、经合组织国家平均水平的4倍,即使是相比同样处于工业化进程中的印度和巴西也较高,是印度的1.2倍,巴西的3.3倍。”国家发改委能源研究所副所长戴彦德指出,我国国内生产总值(GDP)以年均近10%的增长速度持续了30多年,创造了世界经济发展史上的奇迹,但社会财富积累率却很低。

  国家海洋局2004年启动的为期8年的中国海洋调查于2012年10月完成,调查结果显示,我国沿海环境令人担忧。过去10年中,流入我国海洋的污染排放持续增加,其中3/4不符合标准,全国48个入海口均遭到重金属、滴滴涕和石油烃的污染。

  2013年年初,环保部环境规划院发布的《中国环境经济核算研究报告2010(公众版)》显示,2010年全国生态环境退化成本达到1.54万亿元,占GDP的比例为3.5%左右。

  今年3月,环保部首次公布了2013年我国74个城市空气质量排名,仅有3个城市达到了国家规定的空气质量二级标准。戴彦德表示,尽管我国加强了环境治理工作,但生态环境总体恶化趋势并没有得到根本扭转,固体废物、汽车尾气、持久性有机物、重金属等污染持续增加。

  “建设、淘汰,再建设、再淘汰,恶性循环不断,不仅造成了严重的资源浪费,而且产生了严重的环境问题。”戴彦德举例说,如重庆鱼洞水鸭凼隆盛大厦,设计使用寿命是100年,而实际上仅使用了半年。拆除原因是,大厦旁边要修建鱼洞长江大桥。城市规划滞后也是造成资源浪费的重要原因之一。

  “改革开放以来,几次关停‘五小企业’,直到今天提出的淘汰落后计划,使得大量的资本沉陷,这种快速增长付出的高额代价,也是世界经济发展史上没有的。”戴彦德表示。

  用经济手段治理雾霾

  2013年年初以来,我国多次出现持续性、大面积雾霾,覆盖全国25个省份、100多个城市,受影响人口约6亿人。雾霾中的PM2.5成为最新的健康杀手和人民群众的“心肺之患”。

  “以雾霾为代表的大气污染严重影响着当前和今后的经济活动,同时危害人们的健康,威胁社会安全,影响国家的国际声誉。”《中国低碳经济发展报告2014》主编薛进军认为,我国要从根本上治理好雾霾、重现蓝天白云,按照目前的经济发展模式和技术水平,需要20-30年时间。即使是采取最严厉的措施,采用最先进的技术,最快地实现经济结构转型,快速改善环境,也需要15-20年左右时间。

 
相关资讯
登录 | 注册
88订单网 版权所有 2013-2025 关于我们
客服电话:0769-82989878 24小时热线:13809277695
备案/许可证:粤ICP备14027189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