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有消息人士透露,中国或将取消稀土出口关税及配额管制。
苑志斌表示,一方面,未来政府对于稀土行业整顿的力度还需加大,市场集中度的提升势在必行,龙头企业需尽快完成兼并中小企业的任务;另一方面,低端产品出口需尽快停止,稀土走私、乱勘滥采的行为需严加惩处,而完善产业链、提升稀土产品附加值是核心工作,稀土产业应逐渐向高端迈进。对此,记者致电中国商务部求证,但截至发稿时止仍未获得回复。今年3月,世界贸易组织争端解决机制(DSB)针对中国限制稀土出口案作出裁定,认定中国实行稀土出口管控政策违背WTO贸易原则。
复审不甚乐观
目前,事件的最新进展是,DSB接受了中国提出的交叉上诉请求,将对稀土出口案进行再审理。按照程序,针对中方4月17日正式提出的上诉请求,DSB将在此后的3个月内做出裁决,即最迟将在7月中旬给出答复。
然而,业界普遍认为复审结果不会出现太大转变。“我国再度败诉的可能性极大,WTO做出我国违背贸易规则的裁定也表明我国在应对相关问题时经验不足。”中投顾问冶金行业研究员苑志斌表示。
根据规定,DSB复审裁定下达后,如仍维持初审判定,美国、欧盟、日本将依照复审结果大力“敦促”中国进行调整,中国现行的稀土出口政策将会发生动摇。“取消出口关税和配额或在所难免,尽管我国采取该项举措的本意并非制造贸易争端。”苑志斌说。
此前,中国商务部新闻发言人沈丹阳曾表示,无论上诉结果如何,中国保护资源、环境的政策目标不会改变,也将继续以符合WTO规则的方式加强对资源类产品的保护。未来,中国将以怎样的方式管控稀土出口仍是个问号,提出上诉请求或许只是在为未来政策的制定争取时间。
更有匿名知情人士透露,中国最快将于明年正式取消稀土出口限制规则。
加强总量管控
有统计显示,自2010年中国削减稀土出口规模以来,全球稀土库存近乎耗尽。中国稀土消费量约占全球70%,供应量则占全球90%。
近年来,中国稀土行业顽疾并未被治愈,偷采盗采、走私行为尤盛。中国稀土行业协会秘书长马荣璋曾表示,2006年至2008年,国外海关统计的从中国进口稀土量,比我国海关统计的稀土出口量分别高出35%、59%和36%,2011年更是高出1.2倍。
在从中国廉价吸入稀土的同时,美日欧还不断对中国政策进行抨击,称中国针对稀土出口的管制是造成国际市场价格一路飙升的主要原因。对此,苑志斌解释:“稀土价格暴涨暴跌根本原因并非中国操控,而是因为来自中国的稀土在供给市场上占比过高,中方一旦收缩供给必然会助推价格上涨。而其他稀土储量大国却采取‘囤积居奇’的政策,严格限制稀土开采、稀土利用、稀土出口,企业首选从中国进口走私的低廉稀土原料。所以,中国有关部门还需深刻反思,出台更加‘隐蔽’的制裁措施才是明智之举,既可以保障国内稀土产业健康发展,又不给西方国家留下口实。”
上周末,国土部官方微博“@国土之声”表示,《关于下达2014年度稀土矿钨矿开采总量控制指标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已下发,将继续实行稀土矿和钨矿总量控制指标管理。
《通知》强调,继续实施稀土矿钨矿矿业权暂停政策至2015年6月30日。对国务院重点项目和中央基金或省级地质专项资金项目、开发整合项目、资源枯竭矿区、部省协议、矿山资源枯竭异地接续、中央扶贫支持项目、省级政府要求支持项目和支持大型稀土企业项目重组项目,在符合开采总量控制、产能平衡要求下,允许新设稀土矿钨矿矿业权。
从出口管制到总量控制,从稀土开采源头进行有效控制,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中国将采取的战略性矿产资源开采以及生产制度的未来趋势。
严惩私矿滥采
在进行总量控制的同时,一系列政策也已剑指私挖乱采。
根据《通知》,明年我国稀土开采额度将有所增加,而政府更大的监管力度将施加于非法开采,挤压私矿生存空间将成为工作重点。
近年来,我国不断加大对稀土行业的整合力度,政府引导包钢(集团)公司、中国五矿、中铝公司、赣州稀土、广东稀土和厦门钨业分别牵头进一步推进兼并重组,组建大型稀土企业集团,提高稀土产品的国际竞争力和价格话语权。
而有业内人士反映,行业整合推进不易,不少稀土企业割据一方,而地方政府出于地方保护心态,也会对外来企业有所防范,所以整合进程相对缓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