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订单网】高效利用可再生能源,成为中央空调产品实现节能的重要方法之一。近年来,一批利用土壤、空气、水等余热、废热的热泵产品不断涌现,成为中央空调产品的有益补充。地源热泵是一种利用浅层地热能源的既可供热又可制冷的系统,具有节能环保的特点。因此,中央空调企业涉入地源热泵行业成为必然。
数据显示,2012年全国地源热泵市场规模已达百亿元。前期投入高成为抑制地源热泵产品推广的重要因素,地方补贴政策的适时出台,对于引导企业从价格竞争转向技术竞争,推动地源热泵行业转型升级起到了很好的促进作用。在政策的鼓励和支持下,地源热泵技术获得很好的推广,公众对于地源热泵认知度也有了很大的提高。
“在补贴政策的刺激下,地源热泵项目应用数量得到了一定提升,但是目前行业缺乏统一的标准,项目在技术和研发上仍存在滞后现象。”中国制冷空调工业协会副秘书长刘晓红用短短几句话向《政府采购信息报》记者勾勒出地源热泵市场的现状。
近日,天津市国土房管局发布了加强对浅层地热能地质监督管理工作通知。继国家能源局、财政部、国土资源部和住建部等四部门联合发布《促进地热能开发利用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后,地方纷纷出台对地源热泵补贴政策,这些政策的出台给地热能这一新能源的开发利用打开了便利之门。科技部预计,“十二五”期间,中国将完成地源热泵供暖、制冷面积3.5亿平方米左右,届时整个地热能开发利用的总市场规模至少在700亿元左右。
地方补贴政策催热市场
根据《意见》要求,我国现阶段发展的重点是在资源条件适宜地区优先发展地源热泵,提高浅层地温能在城镇建筑用能中的比例。为进一步推广地源热泵技术的应用,财政部与住建部联合发文,对于地源热泵应用工程提供资金补贴,目前北京、河北、山东、山西等省市对地源热泵技术已有明确的优惠政策,包括节能投资项目实行无偿补助,按投资规模给予资助、按节能效果给予奖励等。天津、广东、南京、长沙等省市还设立了节能专项资金。
以北京为例,作为推动地源热泵技术应用的领头羊,北京早在2006年就对应用地源热泵技术项目进行了财政补贴,凡选用地源热泵的项目,可获得每平方米50元的补助,以此鼓励地源热泵的应用和推广。目前北京地源热泵应用规模已接近4000万平方米,办公楼、住宅、学校、商场、宾馆、医院等都是地源热泵主要应用场所,地源热泵在2008年奥运会许多场馆和国家大剧院都有不同程度的应用。
节能推广促企业技术升级
地源热泵工程项目经过近几年的运行,节能效果逐渐呈现出来,据保守估算,我国287个地级以上城市每年浅层地热能可利用资源量相当于3.56亿吨标准煤,扣除消耗电量,可节约相当于2.48亿吨标准煤,减少二氧化碳排放6.52亿吨。预计到2015年,我国利用浅层地热能相当于5269万吨标准煤。
据了解,地源热泵和一般中央空调系统不同,不仅需要购买设备、材料,安装主机、室内风机盘管,还需要打井,耗费的人力、物力、财力比较大,再加之地源热泵一机三用,在安装空调部件之外,还要进行地暖和生活热水的安装施工,使得地源热泵费用比一般中央空调费用高。政府对地源热泵进行财政补贴,在一定程度上缩小了地源热泵产品与其他产品的差价,有利于地源热泵技术的推广。
数据显示,目前地源热泵的市场份额不足7%,地方政府通过财政补贴等手段,给予使用地源地泵的企业和项目资金奖励与补贴,成为地源热泵产品走向市场的最大推动力。北京、河北、山东等省市都将地源热泵作为节能技术推广,地源热泵开始为人熟知并逐渐得到认可。
“地源热泵在我国发展的最大阻力在于其他中央空调的竞争,政府对于地源热泵进行财政补贴,一方面增强了地源热泵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另一方面也加速了行业品牌的集中程度,促进企业由价格竞争向技术竞争转变。”刘晓红表示。
市场潜力巨大前景广阔
早在上世纪90年代,地源热泵技术就运用在我国一些工程项目中,但是产值一直不高,业内人士分析认为,产品认知度和技术条件是限制产品推广的主要因素。近年来,在美的、格力等中央空调企业的大力推动下,地源热泵开始为人熟知。
据了解,在国外发达国家,地源热泵的市场占有率达30%-60%,国家补贴是拉动其市场占有率的重要因素。但是在我国,地源热泵市场占有率仅8%,发展空间大。从2002年中国地源热泵行业开始启动以来,地源热泵行业受到了国家政策和政府的高度关注和支持,行业发展加速。同时,随着技术的进步和发展,地源热泵的造价也在下降,从最初的每平方米400元降低到每平方米300元。进一步提高了地源热泵相对于普通中央空调的竞争优势。
相关数据显示,2010年地源热泵行业产值达到了30亿元,年均增速达30%-80%。目前,我国地源热泵市场规模近百亿元。刘晓红表示,随着人们生活质量的提高,市场对空调产品节能环保要求提高,对地源热泵空调产品的需求也日益增多,同时在节能补贴政策的推动下,地源热泵将会有很大的提升空间。有相关机构预测,未来5年,我国整个地热能开发利用的总市场规模将突破700亿元。
因地制宜推广地源热泵技术
自上世纪90年代地源热泵走进我国以来,地源热泵市场产值从不足数十万元增加到目前百亿元左右,这在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国家节能减排政策的倡导和地方政府对地源热泵技术的大力推广。近年来,地源热泵技术越来越多地在绿色建筑中应用,进一步加快了该技术的发展速度。
在推广过程中,除前期造价较高外,地源热泵使用还受到地理条件的制约。目前,北京、陕西、甘肃、山东、辽宁沈阳等北方省市地源热泵覆盖面积较广,在南方地区地源热泵的应用相对较少。一方面华南地区冬季采暖量小,热力平衡问题难以解决;另一方面,华南地区地质、水质较为特殊,岩石层地质结构面积大,打井成本要高出普通打井的数倍以上,很多项目都无法进行地源热泵系统的设计。
受气候因素和地域条件的影响,我国南方和北方在地源热泵机组的应用上存在差异,北方的地理管道出水比南方低很多,需要配备更大容量的地源热泵机组以提高蒸发温度。同时北方地区因温差大、低温持续时间长更适宜地源能源的推广。
在项目运行时,地源热泵在使用时更要结合当地的水文条件和地质条件来规划和设计。和一般中央空调系统不同,地源热泵不仅需要购买设备、材料,安装主机、室内风机盘管,还需要进行打井,不仅耗费比一般中央空调高,如操作不当还可能导致地下水氧化、二次污染等水文问题,更有甚者,可能引起地面沉降、地表坍塌等地质问题。
对于高容积率住宅小区和高负荷密度的公共建筑,如果井孔过于密集,会严重制约地层的热恢复能力,使得地源热泵系统的实际制冷、供热能力低于预期。因此,土壤源热泵系统应多用于低容积率、低负荷密度的建筑,即使是较大规模的建筑群,也一定要分成多个系统,每个系统的埋管位置也尽可能分散。
而在目前市场上,上述问题也成为制约地源热泵技术推广的瓶颈。因此,想要达到既节能又环保的目标,根据当地水文和地质条件,因地制宜推广、合理开发利用成为热泵行业长远发展的关键。
建筑节能成地源热泵发展新契机
虽然国内取得绿色建筑标识的项目仅占全国总建筑面积的1%,但可以肯定的是,节能环保技术将在建筑领域大有作为。
与其他行业相比,建筑行业属于高耗能行业,节能环保难度大。在扶持节能环保产业,促进建筑业转型升级中,地源热泵技术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随着绿色建筑的发展,地源热泵也迎来新的发展机遇。
地源热泵满足绿色环保要求
节能环保是全人类共同的课题,通过利用可再生资源和坚持循环利用来减少废弃物,以构建循环型经济社会、通过减少二氧化碳等温室效应气体排放量,防止全球气温变暖等变得日益重要。
在建筑行业内,大力推行绿色节能环保的新建筑与国家提倡的“走可持续发展道路”相符合,也是我国未来会坚定执行的战略方针。以节能环保为核心内容的绿色建筑发展理念及评价体系与地缘热泵的技术优势相契合,因此,目前很多建筑都可以看到地缘热泵的身影。比如,世博园区内世博轴项目就完全采用了地热源和江水源进行供暖制冷,该项目也成为了园区内唯一全部使用地源热泵和江水源热泵技术的空调冷热源系统集成项目。
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建筑环境与节能研究院院长徐伟在公开场合表示,相比现有的同规模的暖通空调,地源热泵比传统空调运行效率要高30%-60%;与电供暖相比,地源热泵可减少70%以上的污染物排放,真正实现了节能减排。地源热泵是我国有效降低建筑能耗的建筑节能技术之一。
地源热泵应用呈加速趋势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居住环境的舒适性和低碳环保逐步成为了现代绿色建筑的新标准。采暖、制冷是建筑中能耗较大的部分,地源热泵作为一种可持续发展的建筑节能新技术,运用到建筑中可以有效地提高一次能源利用率,减少温室效应气体和其他燃烧产生的污染物的排放,实现建筑节能环保要求。
“地源热泵从设计到应用,整个过程都符合绿色建筑的要求,其利用的地下热能完全属于可再生能源。利用地源热泵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