适逢世界读书日,北京三联韬奋书店24小时书店正式挂牌营业。通过为期十天的试运营和调整,4月18日24小时书店进入常规运营。店方表示目前运营情况良好,特地选择世界读书日举行开业仪式,是为了更好地突出“助推全民阅读”这一主旨。据介绍,自4月8日起24小时试营业,10天中夜场销售总额25万元。
多重利好催生24小时书店
24小时书店,是许多爱书人心中的梦想,但图书业界对此一直态度暧昧。一方面认为开办24小时书店是满足读者需求,有利文化发展、推动全民阅读的好事;另一方面又因为成本太高、经营困难等原因,鲜有试水者。
北京三联韬奋书店发布开启24小时试运营消息时,人们在纷纷为“不打烊”书店点赞的同时,也有疑问——三联韬奋书店的这份底气从何而来?
“首先是来自我们三联书店八十年来始终秉承的由我们创办者之一邹韬奋先生提出的办店宗旨:竭诚为读者服务。”三联书店总经理樊希安指着书店大门上方的七个大字说。
樊希安认为,社会发展至今已呈现出越来越多元化的特点,人们不再按照统一的时间上下班,出现了许多自由职业者,“昼伏夜出”的人增多,咖啡馆、酒吧、影院、夜总会、夜店吸引着喜欢夜生活的人们,而爱书的读者也需要一家不打烊的“深夜书房”。
“如果只是单纯地服务读者,长期赔钱,我们也赔不起。”樊希安说,是国家的利好政策和资金扶持,给了他勇气。“‘提倡全民阅读’已被李克强总理写进政府工作报告,而早在去年12月,国家出台了政策,免掉书店13%的增值税,我们书店为此节约成本100万元。此外,三联韬奋书店去年还获得了来自财政部、新闻出版广电总局100万元的中央文化产业发展专项资金。条件具备,又有政府的支持,我们当然要响应号召。”
(广州日报 记者谢绮珊)
书业喜与忧:24小时书店运营起底
4月23日“世界读书日”,三联韬奋书店经过半月试运营,正式开业。整个上午,三联书店总经理樊希安、三联韬奋书店经理张作珍都在现场布置。
这家24小时通宵可看书的书店,受到广泛关注,4月22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回信致三联韬奋书店全体员工,称赞24小时书店“很有创意,是对‘全民阅读’的生动践行,喻示在快速变革的时代仍需一种内在的定力和沉静的品格。”并对书店提出期望,希望三联将书店打造成“城市的精神地标”、“让更多的人从知识中汲取力量”。
樊希安对21世纪经济报道称,“暂时没有在全国扩建的考虑,(书店)不好轻易复制,我们想踏踏实实做好现在的事情。”
书店的梦想:自负盈亏
“今年需要200万元资金,其中国家拿100万元,我们自己出100万元”
在传统书店受网络平台猛烈冲击背景下,新生的三联韬奋书店的梦想是实现自负盈亏。
4月8日,三联韬奋书店开始24小时试营业,首晚销售额为15000元、第二晚25000元、第三晚32000元,整体销售数据稳定。4月12日当晚,书店晚9点后的进店客流近800人,销售额近5万元。试营业10天,夜场销售总额25万元,白天的销售额亦直线上升。
樊希安证实了上述书店销售火爆的情况,并对21世纪经济报道说:“目前对书店来说,主要还是靠加大销售,2013年销售1300万码洋,今年第一季度还有很大增长,再加上新的24小时营业书店开业,销售规模还会持续走高。当然,这不是常态,但总体经营状态是不错的。”
对于这家新开业的书店而言,最大的优惠莫过于无房租压力。这家24小时书店位于东城区美术馆东街22号,店面属于三联书店出版社,因此没有租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获悉,美术馆东街4月二手房均价62650元/平米,甚至有的小区达到88937万元/平米。
开店第一年,书店支付的投资较高,“场地、空调、书架的更换等支出,今年需要200万元资金,其中国家拿100万元,我们自己出100万元。”樊希安说,“第二年一年100万元(就够),即使国家不再支持,我们通过盈利能够做到自负盈亏,但这个前提是,场地是我们自己的,没有房租,这给我们提供了便利,公益性就体现在这个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