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述
1.1 污水系统的处理能力,各国并无统一的限定。生活污水的水质水量特征可大致概括为:水质水量变化较大,污染物及悬浮物浓度偏低,污水可生化性良好,处理难度偏低。污水的处理工艺应根据污水排入水体的功能不同而异,污水处理的原则:应选择处理效果稳定,产泥少,节能的处理方法。污水处理系统中的各类建筑物中一般均建有化粪池,所以,化粪池应与污水处理方法相结合。
目前,地埋式医疗废水处理装置系统比较常用的处理工艺流程:生活污水→格栅→生活污水调节池→污水泵→地埋式污水处理设备→排放。其中用到生物接触氧化法,它的主要优点是停留时间短、容易挂膜,尤其适合设备化,设备埋地建设,采用防腐性能好的玻璃钢材质,设备寿命可以达到25年以上,因此倍受环保公司及广大用户的青睐。
1.2 污水处理系统设计原则
1)处理出水要求和处理程度,通常来说,不同地方对出水的要求差异较大。应达到《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2005)的有关规定以及当地环保部门的要求确定处理程度,以确保出水水质。
2)污水处理设施的设计和建设必须结合厂区的整体规划和建筑特点,即外观设计上要与厂区建设环境相协调,以求美观大方。
3)高程布置上尽量采用立体布局,充分利用地下空间,平面布置上力求紧凑,以节省土地。
4)布置位置尽可能位于厂区下风向,与其他建筑物有一定的距离。
5)在污水处理工艺上,要求简单实用。力求设备化、定型化、模块化、施工安装方便、运行简便、设备性能稳定、维护方便。
6)对污水的处理程度要高,污泥产量少,力求采用节能处理技术。
7)处理构筑物对水力负荷和有机物负荷的适应范围要较大,即处理系统有良好的经受冲击负荷的能力。
2 地埋式医疗废水处理装置建设规模及主要技术要求
2.1 整套地埋式生活污水处理设备由提供并现场指导安装与调试。系统正常处理能力为2m3/h, 抗冲击负荷的能力不小于正常处理能力的120%,设备埋地安装,设备顶覆土0.5米,处理后的水由水泵提升排放入站区雨水管道排放。
整个系统包括以下:
(1) 化粪池(现场土建施工)
(2) 原水调节池
(3) 生物处理单元;
(4) 沉淀池;
(5) 消毒装置及消毒池;
(6) 生物过滤;
(7) 污泥硝化池;
(8) 清水池;